群峰之上,
萬籟俱寂;
在每一道樹梢間,
你幾乎感覺不到一絲氣息。
林中小鳥靜默無聲。
只需片刻,
你也將安歇於斯。
——歌德,《致靜寂》
這是一個適合一到六名調查員共同參與的 CoC 7 版恐怖冒險。在這場詭異旅程中,調查員將化身為新化社區的六個倖存者,捲入一段跨越三個時代的禁忌故事。
引言
致寂靜不是傳統的解謎調查劇本,而是一場關於愛情的瘋狂審判。
沒有需要破解的陰謀,沒有需要阻止的邪教,只有等待裁決的美麗而危險的愛情故事。這次做出裁決的,不是神通廣大的邪惡神祇,而是用全部的熱情與愛去面對生命的六名角色。
他們將通過探索、理解與選擇,共同編織一首時間之詩,決定一段違逆宇宙秩序的戀情的終章。
2014 年 10 月 8 日晚上,出現了罕見的血光之食,「新化社區」於此時被拖入了時間的裂隙。三百餘戶的住宅區中,剩下六個生靈留在這裡。其餘的則不知所蹤。
他們不知道的是,這整個社區已被拖入言靈夢原(Lingua Somniorum)中,於此地消失四十年的三合院在社區中心重新顯現,本存在於三個跨度中的時空,在無限的時間尺度中重合起來。
這場戰鬥不需要勝利者,也沒有失敗者。這是場關乎生命本質的詩意審判,每個人的選擇都將成為永恆詩篇的一部分。
當韻姬的歌聲響徹三合院,調查員將做出審判:該讓禁忌的愛情在美中永恆,還是安然死去?
言靈夢原
這是猶格-索托斯最美化身——詩之女神「韻姬」所編織的異度空間,一切詩歌的源頭與歸宿。
詩之女神在各文化中都有對應化身——她是希臘的卡利俄珀、印度的薩拉斯瓦蒂、凱爾特的布麗姬特、埃及的塞沙特、北歐的薩迦,但她的真名是一段讓人屏息的,不屬於人類能發出的絕美音調。
這裡的天空是流動的水晶韻律,雲朵是在蒼穹中書寫的永恆詩句。每片雲的移動都編織著時間的絲線,每道光芒都是來自遠古的吟唱。星辰是懸浮著的珍珠。大地由完美的韻腳構成,山脈起伏如樂章的節拍,河流如絲綢般流淌著液化的愛意。
大自然在此美得讓人想要永遠凝視,直到眼睛燃燒殆盡。而在詩之荒野,每踏出一步,腳下會湧現金色的詩句,文字美得讓人忍不住閱讀,直到理智完全融化。
這裡的詩,美得讓人想要記住每一個字,但人腦無法承載如此的純粹。想採摘詩意之花的人會發現,那些詩句將會融入血液,讓他們的每次心跳都成為韻律,但在記憶中蕩然無存。
時間雖按照歌節拍流動,然而這裡的時間卻是永恆的。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如書頁,在光影中翻飛。在無限的空間中,只有承載著強烈情感的事物才能真正留下印記——淡漠的思緒會如晨霧般消散,而熱烈的愛戀則會凝結成永恆的水晶。
當韻姬吟唱,在言靈夢原聽得見的每個生靈與符號,會依她的聲音重新編排成更完美的形式。她的歌聲足以讓聆聽者願意獻出一切,成為永恆之歌的一部分。在此領域中,夢境與現實交融,想象與事實並存。於是,真摯的願望可能比鋼鐵更加堅實,而虛假的讚美卻會瞬間化為塵埃。也只有蒙受文學召喚的靈魂才能踏入這個領域。
在言靈夢原中,愛足以讓靈魂燃燒,思念能讓時間停止,離別能讓人全然消散。深沉的憂傷會凝結成寶石,純真的喜悅會化為金色光耀,而那些空洞的形式主義、無聊的哲學理念,會在美的審判下灰飛煙滅。
在言靈夢原中停留的人會逐漸只能以詩歌的形式思考,直到他們的意識完全成為詩和韻律的一部分——美麗、永恆,純粹到不再是人類。
角色創建方式
調查員需要從六個詩意象徵中選擇一個作為角色核心概念:別離、孤獨、旅行、自由、忘卻、重逢。每個象徵都有特定的創角限制與背景設定,確保團隊的多樣性與故事的完整性。創角時,請先選定象徵概念,再依照限制條件進行數值分配。重要之人與珍重之物將由劇本提供的象徵物件取代。
守密人不需要公開下面表格,而是應該先拋出角色設定以及創角限制供玩家選擇。然後在遊戲中將象徵物件按照第一個場景中的說明加入遊戲。
值得注意的是,CoC 7 並沒有小學生調查員的創造方式,可以使用以下數值樣板來進行調整。
小學生調查員數值樣板
STR | 30 | CON | 60 | SIZ | 30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INT | 45 | POW | 75 | DEX | 70 |
APP | 80 | EDU | 35 | SAN | 75 |
HP | 9 | Build | -2 | DB | -2 |
MOV: 8
- Luck 初始值擲骰可連擲三次、取高的那次
第一幕:言靈夢原
獨角戲場景的引導藝術
獨角戲場景是調查員與自己象徵物件的私密對話,守密人需要化身為溫柔的引導者,讓調查員在安全的氛圍中探索內心世界。
不要急於揭露劇情或推進進度,先讓調查員適應環境。描述細節時要溫暖而具體:「月光如何灑在書頁上」、「香料的氣味如何變化」、「娃娃的眼神有什麼特別」。讓調查員感受到這個空間的安全感,然後自然地注意到象徵物件的異常。
象徵物件不會直接質問調查員的秘密,而是透過行動和暗示來邀請分享。志明指向詩句,默默詢問「真實的你還是面具下的你」,這些都是溫和的邀請。當調查員回應時,不要立即追問更深的問題,而是先肯定他們的感受,然後讓象徵物件做出相應的溫暖回應。
每次互動都應該有三個層次:調查員的行動、象徵物件的回應、環境的變化。
比如調查員觸摸日誌時,日誌散發香氣,廚房的溫度也隨之改變。這種連鎖反應讓調查員感受到自己的行動是有意義的,增強沉浸感。
象徵物件的話語要帶著關愛而非審判。不要問「你為什麼害怕?」而是說「我感覺到你很疲憊」。不要問「你在逃避什麼?」而是說「也許我們可以一起休息一下」。讓調查員在被理解的感覺中自然地敞開心扉。
有些時候,最好的引導就是安靜地等待。當調查員陷入沉思時,描述環境的細微變化:燭火跳動、香氣流轉、月光移動。這些無聲的陪伴往往比任何言語都更能觸動人心。
不要強求調查員在這個場景中完全敞開心扉。當他們準備離開時,讓象徵物件表達理解和支持,暗示這段關係將會持續。最重要的是讓調查員感受到被愛和被接納,而非被審判或被催促。
這不是審訊,而是療癒;不是揭秘,而是陪伴。每個調查員都需要用自己的節奏來面對內心的真相。
第一幕:來到言靈夢原
場景一:陳雅晴
雅晴在一陣茉莉花香中醒來,發現自己坐在一間古色古香的書房中。四周是高大的木製書櫃,藏書豐富,月光透過雕花窗櫺灑在古舊的書桌上。桌上擺著一盞油燈,火光搖曳,照亮了攤開的詩集。她記得自己應該在新化社區的租屋處睡覺,但現在卻身處這個陌生而熟悉的空間。
書房散發著檀香和舊紙張的味道,桌上的詩集正自動翻頁,書頁在無風中輕柔地翻動,每翻一頁都會散發出淡淡金光。書桌左側放著一壺還冒著熱氣的茶,茶香混合著志明生前最愛的鐵觀音味道。右側是一個精緻的銅製書籤盒,裡面的書籤全都是手工製作,上面寫著不同的詩句片段。
當雅晴拿起茶杯時,書房的另一端出現了一道半透明的身影──是志明,他正站在「台灣現代詩」那一區,手中拿著她們第一次約會時一起買的《島嶼邊緣》。看到雅晴端起茶杯,志明會微笑著點頭,彷彿在說「妳記得我們的習慣」。目睹逝者的身影如此清晰地出現,雅晴需要進行一次SAN檢定(1/1d6)。
當雅晴說「志明?你為什麼在這裡?」 志明會放下手中的書,走向書桌,雖然無法發出聲音,但他的嘴唇會慢慢動著,彷彿在說:「我一直都在,在每一本你翻開的詩集裡,在每一杯你為兩個人泡的茶裡。」他會指向茶壺,再指向書房四周,眼神溫柔。
當雅晴說「你不是已經死了嗎?」 志明會停下動作,表情帶著一絲哀傷,然後輕撫胸口,嘴唇動著:「身體死了,但愛沒有死。」他會翻開桌上的詩集,指向一行詩句:「死亡只是另一種存在」,然後看向雅晴,眼中帶著詢問的神情。
當雅晴說「這是夢境嗎?」 志明會輕搖頭,嘴唇動著:「比夢境更真實。」他會邀請雅晴觸摸茶杯,感受溫度;聞聞茉莉花香,感受真實。然後他會指向自己的心口,再指向雅晴的心口,彷彿在說:「只要心中有愛,我就存在。」
當雅晴試圖觸碰志明 如果她伸手觸碰,志明會溫柔地後退一步,然後嘴唇動著:「我們可以用其他方式相聚。」他會邀請她一起翻閱詩集,當兩人的手指同時觸碰書頁時,詩句會發光,彷彿這就是他們新的接觸方式。
最終,志明會走向書房門口,在那裡停留片刻,然後回頭看向雅晴,比出聆聽的手勢,嘴唇動著,似乎像是在說:「聽,有人在唱歌。」門外傳來女子輕柔的歌聲,唱起了古老的歌曲。
場景二:謝明德
明德在檀香煙霧中醒來,發現自己坐在一個傳統廳堂的觀眾席上。正前方是一個小舞台,台上鋪著紅色地毯,兩側立著古式屏風。舞台正中央放著一張小椅子,他的腹語娃娃「默默」正端坐其上,在聚光燈下顯得格外真實。
廳堂兩側擺放著幾排古式座椅,彷彿準備迎接觀眾。最令他驚訝的是,默默突然轉頭看向他,眼珠靈活轉動,嘴角浮現微笑。「你醒了,明德。」默默開口說話,聲音清脆而溫和,但明德確定自己並沒有操控它。見證腹語娃娃獲得自主意識,明德需要進行一次SAN檢定(1/1d6)。
當明德說「默默?你怎麼會自己說話?」 默默會從椅子上跳下來,在舞台上轉一圈,然後對明德鞠躬:「我一直想說話,只是以前你幫我說。現在,我可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了。」它會走到舞台邊緣,更靠近明德:「你想聽聽我真正的聲音嗎?」
當明德說「這不可能,你只是個木偶!」 默默會笑出聲來,聲音如銀鈴般清脆:「木偶也可以有靈魂啊。你在舞台上賦予我生命,在這裡,我終於真的活了。」它會做一個表演動作,但動作完全不像平時明德操控時的僵硬,而是流暢自然。
當明德試圖確認自己沒有在操控娃娃 他可以檢查自己的雙手,確認沒有牽線或控制桿。默默會注意到他的動作,說:「看,你的手是自由的,我也是自由的。我們都自由了。」然後它會邀請明德上台:「來吧,這次我們一起表演,不是你控制我,而是我們合作。」
當明德問「這裡是哪裡?」 默默會指向廳堂四周:「這是我們的舞台,也是你的心。看,觀眾都來了。」這時座椅上開始出現朦朧的人影,都是明德過去的觀眾。默默說:「他們一直在等你的真實表演。」
舞台前放著一個小桌子,上面擺著各種表演道具:面具、彩帶、小球、鈴鐺。默默會走到桌邊,拿起一副微笑面具和一副哭泣面具:「今天你想戴哪一副?還是,你想讓他們看看沒有面具的你?」
最終,默默會走向舞台後方的布幕,回頭說:「聽,外面有歌聲。有人在唱很古老的歌,也許,我們可以去聽聽?」布幕後傳來女子輕柔的歌聲。
場景三:艾瑪·安德森
艾瑪在香料混合的複雜氣味中醒來,發現自己坐在一個古老廚房的餐桌前。桌上擺著一碗還冒著熱氣的燉湯,旁邊放著一雙筷子和一把西式湯匙,彷彿在等待她做出選擇。灶台上的大鍋正在燉煮著什麼,蒸汽慢慢升起,散發著熟悉卻說不出來源的香味。
四周的木架上擺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香料罐,每一瓶都仔細標註著來源和日期。最特別的是,有些標籤寫著她從未到過的地方和日期,字跡卻是她熟悉的筆體。餐桌正中央攤開著她的旅遊日誌,正翻在瑞典那一頁,但頁面上出現了她不記得寫過的瑞典文段落。
當艾瑪低頭仔細看日誌時,發現這些瑞典文的筆跡不是她的,而是安娜的字體──那個已經去世三年的姐姐。文字內容是安娜生前從未說過的話,關於對旅行的渴望,對妹妹的羨慕,還有對那場意外的歉意。看到死去姐姐的筆跡出現在自己的日誌中,艾瑪需要進行一次SAN檢定(1/1d6)。
當艾瑪驚呼「安娜?這是你的字?」 日誌的空白處會慢慢浮現新的瑞典文:「是我,艾瑪。我一直想跟你說話。」字跡溫暖而熟悉,就像安娜還活著時寫給她的信。燉鍋會發出溫和的咕嚕聲,香氣變得更加濃郁。
當艾瑪說「這不可能,你已經死了三年了!」 日誌上會出現:「死亡並不能阻止姐妹的連結。你一直帶著我旅行,不是嗎?」桌上的明信片會自動翻動,每張背面都有安娜的回信,寫著她對每個城市的想像和評論。
當艾瑪問「你為什麼現在才出現?」 新的文字慢慢浮現:「我一直都在,在每個你想起我的瞬間,在每道讓你想起家的菜香中。只是這裡讓我們的聲音更清楚了。」灶台上的燉鍋會散發出童年時母親做的瑞典肉丸香味。
當艾瑪試圖在日誌上寫字回應 她拿起桌上的筆,寫下任何瑞典文或英文,安娜都會在旁邊立即回覆。如果艾瑪寫「我很想你」,安娜會回覆:「我也想你,但我希望你為自己而旅行,不是為了我的遺憾。」
桌上還有一個小籃子,裡面放著各國的明信片,都是艾瑪曾經寄回家的,但收件人寫的是「安娜」而非父母。每張明信片背面都多了一行瑞典文回覆。燉鍋旁邊放著一本食譜,翻開著瑞典傳統菜「köttbullar」的做法,頁面邊緣有安娜的註記。
最終,灶台上的燉鍋會發出咕嚕聲,鍋蓋自動掀開一角,露出裡面燉煮的是家鄉的經典料理。從廚房窗戶傳來輕柔的歌聲,日誌上出現最後一行字:「去聽聽吧,有人在唱很古老的歌,像媽媽小時候哼的搖籃曲。」外面傳來美妙的歌聲與旋律。
場景四:林小晴
小晴在輕柔的風鈴聲中醒來,發現自己坐在後院的一張小椅子上,面前是一張低矮的圓桌,桌上擺著茶具和兩盤小點心──一盤是她愛吃的彩色糖果,另一盤是營養的蘇打餅乾。院子被一道彩虹線分成兩半:左邊是遊樂區,有鞦韆、滑梯和沙坑;右邊是學習區,有小書桌、黑板和書架。
最讓小晴興奮的是,小亮真的坐在對面的椅子上,不再是半透明的影子,而是跟她一樣真實的男孩。他穿著淺藍色的睡衣,正在往兩個茶杯裡倒果汁。看到小晴醒來,他露出熟悉的微笑:「你醒啦!我們來喝下午茶吧。」看到想像中的玩伴如此真實地出現,小晴需要進行一次SAN檢定(1/1d6)。
當小晴興奮地說「小亮!你變得好真實!」 小亮會笑著點頭:「是啊,我也覺得很神奇。現在我們可以真的一起玩了,不用擔心別人看不見我。」他會伸出手讓小晴觸摸:「看,我是溫暖的,跟你一樣。」
當小晴問「這裡是哪裡?為什麼有彩虹線?」 小亮會指向兩邊:「這是我們的秘密基地。彩虹線把『玩樂』和『學習』分開,但你可以選擇要先去哪邊。」他會拿起桌上的彩色積木:「我們可以在這裡做任何想做的事。」
當小晴說「媽媽說你不是真的」 小亮會安靜一下,然後溫柔地說:「媽媽看不見我,但你能看見,這就代表我對你來說是真的。」他會指向心口:「重要的是,你心裡覺得我真實嗎?」
當小晴問「我們可以一直在一起嗎?」 小亮會拿起桌上的撲克牌,抽出太陽和月亮兩張:「我們可以選擇。但有時候選擇會改變一些事情。」他會把牌放在桌上:「你想永遠當小孩,還是想要長大?」
圓桌上除了茶具和點心,還放著一副特別的撲克牌和一盒彩色積木。小亮會邀請小晴玩各種遊戲,可以用撲克牌玩「選擇遊戲」,每抽一張牌都代表一個人生的小選擇。積木可以搭建任何想要的東西,小亮會建議實用的設計,但也會聽取小晴天馬行空的想法。
最終,小亮會站起身,指向院子深處的一扇小門。「聽,有人在唱歌,」他說,「聲音好好聽,是很古老的歌。我們去看看是誰在唱歌好嗎?」門外確實傳來女子輕柔的歌聲。
場景五:陳國樑
國樑在手環的柔和嗶聲中醒來,發現自己坐在閣樓的一張舒適扶手椅上,面前是一張茶几,上面放著一壺熱茶和一盤他愛吃的綠豆糕。手環正顯示著:「下午茶時間到了,記得配藥物服用。」但奇怪的是,他並沒有設定過這個提醒。
閣樓四周擺滿了透明的玻璃櫃子,每個櫃子裡都放著不同的物品:老照片、信件、小飾品、書籍。每當手環發出嗶聲,對應的櫃子就會亮起溫柔的光芒。茶几旁放著一本厚重的相簿,翻開第一頁就是他與秀琴的結婚照,但照片中秀琴的臉孔模糊不清。
當國樑試圖回想秀琴的容貌時,手環發出一長串嗶聲,顯示:「1973年3月15日:初次相遇。1975年6月12日:求婚成功。1976年11月3日:結婚典禮。」每個日期對應的玻璃櫃都會發光,但裡面的物品變得越來越模糊。發現自己的記憶如此支離破碎,國樑需要進行一次SAN檢定(1/1d6)。
當國樑拍打手環說「怎麼回事?我沒有設定這些提醒!」 手環會顯示:「設定者:秀琴。設定時間:2019年12月1日。」然後出現一段語音:「阿樑,這些是我們的重要日子,不要忘記我們的美好回憶。」聲音模糊但溫暖,確實是秀琴的聲音。
當國樑說「秀琴?你的聲音怎麼在手環裡?」 手環會播放更多語音片段:「我知道你的記憶不好,所以錄了很多話給你。」「今天要記得吃藥喔。」「我愛你,即使你忘記了我的樣子。」每段話都讓對應的玻璃櫃發光。
當國樑問「我為什麼記不起你的臉?」 手環會顯示:「有些記憶太痛苦,大腦會選擇遺忘。但愛不會消失,它變成了感覺。」茶几抽屜會自動打開,露出一支放大鏡,手環提示:「也許這個能幫助你。」
當國樑使用放大鏡看照片 透過放大鏡,照片中秀琴的臉會逐漸清晰,但手環會發出警告:「記憶負荷增加,請謹慎使用。」如果他堅持看下去,會看到更多美好的回憶,但同時也會看到秀琴生病時痛苦的樣子。
茶几上還有一支筆和一本空白筆記本,國樑可以嘗試寫下記起的事情,手環會對每個記憶進行「驗證」。閣樓角落有一台老式錄音機,裡面的卡帶標註著「秀琴的聲音」,但播放時起初只有雜音,需要調整才能聽清楚。
最終,手環會響起一段熟悉的旋律,是一首古老情歌調子。閣樓的樓梯傳來相同的旋律,彷彿有人在樓下吟唱。手環顯示:「音樂來源:庭院方向。」
場景六:王志海
志海在輕柔的海浪聲中醒來,發現自己躺在一張船艙式的單人床上,房間佈置得像船長室。桌上擺著海圖、指南針、航海日誌,牆上掛著各國港口的照片。最讓他驚喜的是,Backy就停在床頭的木架上,羽毛在油燈光下顯得格外美麗。
房間中央立著一面古老的銅鏡,鏡面如水波般輕柔流動。平時Backy只是普通的海鳥,但現在它轉頭看向志海,用清澈的人類語調說:「船長,該回港了。」鏡子開始顯示各種港口的景象:基隆港的燈火、高雄港的夕陽、還有一些他不認識的小漁港。聽到一直陪伴的海鳥突然開口說話,志海需要進行一次SAN檢定(1/1d6)。
當志海驚訝地說「Backy?你會說話了?」 Backy會輕啁幾聲,然後說:「我一直想跟你說話,船長。在海上的那些日子,我看到你的孤獨。」它會飛到志海肩膀上:「現在我們可以真正對話了。」
當志海問「這怎麼可能?你只是一隻鳥!」 Backy會歪頭看他:「你覺得我只是鳥嗎?十五年了,我跟著你跑遍各個港口,我是你最忠實的夥伴。也許,我不只是鳥。」它會指向銅鏡:「看看這些港口,哪一個讓你想起家?」
當志海說「我沒有家,只有船」 Backy會安靜地看著他:「真的嗎?那為什麼每次經過某些港口,你的眼神會變得特別溫柔?」它會飛到銅鏡前,用爪子輕點鏡面:「她還在等你,船長。」
當志海問「她是誰?」 Backy會讓鏡子顯示一個溫馨的小漁港,港口有個模糊的身影在招手:「你心裡知道是誰。那個你一直在找的人。」桌上的航海日誌會自動翻頁,露出那張泛黃的照片。
桌上的航海日誌會自動翻頁,停在一個特別的日期:二十五年前他第一次出海的那天。日誌上寫著他從未記錄過的內容:「今天遇到一隻白頭翁,牠的眼神讓我想起小文等待的樣子。」頁面旁邊貼著一張泛黃的照片,是一個模糊的女孩身影站在碼頭上。
志海可以翻閱桌上的航海日誌,發現裡面記錄著許多他不記得寫過的心情。他可以調整指南針,指針會指向鏡中正在顯示的港口方向。最特別的是,他可以對著Backy傾訴這些年的心情,鳥兒會用溫暖的話語回應和安慰。
最終,銅鏡會停留在一個溫馨的小漁港畫面,港口有個熟悉的身影在招手。Backy會飛向房門,回頭說:「她在那裡等著,船長。」轉頭看過,空無一人,而門外傳來女子輕柔的歌聲。
調查員
別離:陳雅晴,書店店員
現實中的記憶
陳雅晴二十八歲,在台南市區經營一間小書店。三年前,她的男友李志明因白血病離世,從確診到病逝僅僅八個月。
志明生前最愛讀詩,總是在書店打烊後陪她整理書籍,兩人經常在月光下朗讀夏宇、陳黎的詩句,偶爾也會翻閱楊牧、鴻鴻的作品。
志明過世後,雅晴開始在半夜三更看見他的身影。起初以為是思念過度的幻覺,但那道身影越來越清晰,甚至會在書店的詩集區停留,翻閱他們曾經一起讀過的詩集。
鄰居都說她該放下過去,重新開始,但雅晴捨不得這最後的聯繫。
她搬到新化社區,為了逃避親友的關懷與建議。在這陌生的地方,至少沒有人會勸她「向前看」。
志明的身影也跟著她來到了新住處,每晚都在窗邊望著她,眼中滿含不捨。
如果這是幻覺,能不能不要醒來?
祕密
雅晴知道志明的死不是意外。
他在生命最後階段曾經絕望地想要放棄治療,是她苦苦哀求才讓他堅持到最後。她一直懷疑,如果讓他安詳離去,是否會比痛苦延續生命更好?
她始終無法真正放下。
言靈夢原中的顯現
戀人剪影
在言靈夢原中,志明的身影變得立體而真實,不再是模糊的幻影,成了可以對話、可以觸摸的存在。
他身穿生前最愛的白色襯衫,手中總是拿著一本詩集,會在夜來香最香的時候出現在花園小徑上。
身影邀請雅晴與他一同回到過去的美好時光,承諾給她一個沒有死亡、沒有分離的永恆世界。
孤獨:謝明德,默劇演員
現實中的記憶
謝明德四十二歲,是台北知名的默劇演員。他的肢體表演精湛而情感傳達細膩。
在台上,他的表演打動無數觀眾,但走下舞台,他極度內向、甚至憂鬱。
十年前,他開始使用腹語術娃娃「默默」作為舞台夥伴,在默劇中加入了對話。明德患有選擇性緘默症,透過默默卻開始能表達內心真正的想法。
慢慢地,這娃娃成了他與世界溝通的唯一橋樑。
明德從小在孤兒院長大,習慣一個人面對世界。無法真正敞開心房。
默默於是成了他唯一的傾訴對象,承載他所有不敢說出口的情感與渴望。
重要演出中,明德在台上突然失聲,他開始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產生懷疑。
搬到新化社區,讓他能暫時遠離都市的演藝圈壓力。
因為他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重新思考人生方向。
祕密
明德的選擇性緘默症源於童年創傷。
在孤兒院時,他曾經目睹一起霸凌事件,因為害怕成為下一個目標而選擇沉默,間接導致受害者受到更嚴重的傷害。
這愧疚,讓他習慣了用沉默保護自己,也用沉默傷害別人。默默代表他說話的渴望,和不敢說話的恐懼。
言靈夢原中的顯現
腹語術娃娃「默默」
在言靈夢原中,默默活了過來,可以自由行動和說話,不再需要明德的操控。
默默在言靈夢原中變成了「內心的聲音」,它看穿每個人的偽裝,直指人心最深處的渴望與恐懼。
當它問明德:「你什麼時候才願意摘下面具,讓她看見真正的你?」
「她」指的既是觀眾,也是明德渴望卻不敢追求的真愛。
旅行:艾瑪·安德森(Emma Anderson),旅遊部落客
現實中的記憶
艾瑪是來自瑞典的三十五歲女性,五年前開始環遊世界,以撰寫旅遊部落格維生。
表面上過著令人羨慕的自由生活,實際上她是在逃避故鄉的傷痛——她的姐姐,安娜在一場滑雪意外中喪生。
安娜是個銀行職員,早早就結婚生子,過著規律的生活。艾瑪總是嘲笑姐姐的「無趣」,認為人生應該充滿冒險。
但在安娜意外去世後,艾瑪發現了她的日記,裡面寫滿了對旅行的嚮往,以及對妹妹自由生活的羨慕。
於是,艾瑪開始替姐姐完成那些未竟的旅行夢想,但每到一個新地方,她都會感到更深的孤獨。
她的旅遊日誌表面上記錄著美景與趣事,實際上充滿了對故鄉的思念。
她來到台灣,是因為安娜日記中提到想要體驗「真正的中華文化」。
在新化社區,她租了一間小套房,新化,似乎有種神秘的古老吸引力。
祕密
艾瑪其實有輕微的人格分裂,「安娜」的人格在姐姐死後寄生在她心中。
她的旅行日誌中那些「安娜的想法」實際上是她潛意識中姐姐人格的顯現。
她其實非常害怕回到故鄉,那會迫使她面對姐姐的死亡,面對真正的孤單,以及對姐姐的歉疚。
言靈夢原中的顯現
旅遊日誌
在言靈夢原中,日誌變成了一本魔法書,它的頁面會自動翻動,展示世界各地的風景,但每個景點都帶著濃厚的鄉愁氣息。
日誌中的文字會在不同語言間轉換:瑞典文寫著對故鄉的思念,英文記錄著旅途的疲憊,中文則莫名其妙出現安娜從未寫過的話語。
日誌會在廚房中散發出世界各地的香料味道,每種味道都讓艾瑪想起與姐姐共度的時光。
有時,日誌會翻到空白頁,邀請艾瑪寫下真正想記下的話。
自由:林小晴,小學四年級學生
現實中的記憶
林小晴,十歲,新化國小四年級學生。
她是個聰明早熟的孩子,但心中住著兩個聲音:一個渴望永遠保持童真,一個急著想要長大。
她的父母在她八歲時離婚,母親獨自撫養她,經常加班到很晚。
小晴經常和一個「看不見的朋友」,小亮,說話。
小亮跟她長得一模一樣,但性格完全相反:小晴想玩遊戲時,小亮會提醒她該寫作業;小晴想要買玩具時,小亮會說媽媽賺錢很辛苦;小晴想要撒嬌時,小亮會說她應該懂事一點。
大人都說小亮是她的「想像朋友」,但小晴知道小亮是真實存在的。
只是隨著年齡增長,能看見小亮的時間越來越少,這讓她既害怕又不捨。
月全食那晚,小晴和媽媽正好搬到新化社區的新家。在陌生的環境中,小亮變得格外清晰,開始有自己的影子。
祕密
小亮其實是小晴的雙胞胎弟弟,在母親懷孕時期就夭折了。
小晴的通靈體質讓她從小就能感應到這個未出世的弟弟。
父母離婚的真正原因是母親因為失去小亮而患上產後憂鬱症,父親無法承受這種痛苦而選擇離開。
小晴其實都知道,但她不願意面對。她不想長大。
言靈夢原中的顯現
雙胞胎兄弟「小亮」
在言靈夢原中,小亮實體化成為小晴的雙胞胎弟弟。
他們可以手牽手一起玩耍,但對每件事都有相反的意見。小亮代表著「責任」與「成長」,而小晴代表著「自由」與「童真」。
在沒有人生的兩難時,他們可以打打鬧鬧,但是當真正的抉擇到來時,童心與純真如何面對現實?
忘卻:陳國樑,退休老師
現實中的記憶
陳國樑,七十三歲,退休的國中歷史老師。
五年前,他開始出現輕度失智症狀,記憶力逐漸衰退。
兒女為他配備了智慧型健康手環,設定各種提醒事項:吃藥時間、回診日期、兒女的電話號碼、回家的路線。
但他忘記了亡妻秀琴的容貌。結褵五十年的妻子,在記憶中越來越模糊,連聲音都想不起來了。
他拼命翻看相片、錄音,但記憶就像沙子一樣從指縫中流失。
健康手環裡存著秀琴生前錄製的提醒訊息:「阿樑,記得吃藥喔」、「今天天氣冷,要穿外套」、「我愛你」。
這些訊息對現在的國樑來說既是安慰也是折磨。
國樑搬到新化社區,是因為兒女工作調動,新環境讓他的迷路症狀更加嚴重。
健康手環的 GPS 功能,總能把他帶回家。但他沒有回家的感覺。
祕密
國樑的失智症是心因性的。秀琴去世前曾經歷一段痛苦的抗癌過程,國樑目睹了她受苦的每一刻。
他潛意識地選擇遺忘,為了逃避那些痛苦的回憶,但同時,美好的記憶也消失了。
他不願意忘卻,但他有想起來的勇氣嗎?
言靈夢原中的顯現
健康手環
在言靈夢原中,健康手環變成了「記憶銀行」,儲存著國樑一生的所有記憶。
手環會不斷響起各種提醒,但這些提醒都是無法修改的過去事件:「1973 年今天,你與秀琴初次相遇」、「1985 年今天,兒子出生」、「2019 年今天,秀琴離世」。
當手環響得最頻繁時,每聲嗶響都對應著一個記憶盒子的開啟。
諷刺的是,國樑無法控制要打開哪個盒子,也無法決定要何時關閉它們。
重逢:王志海,商船船員
現實中的記憶
王志海,五十歲,在陽明海運擔任商船船員已有二十五年。
每次出航都是三到六個月,回台灣的時間總是很短暫。
他單身至今,自認為習慣了海上的孤獨,但內心深處仍渴望有個真正的家。
十五年前,一隻白頭翁在菲律賓海域落在他的船上,從此成為他的夥伴。
這隻鳥很有靈性,每次志海出航都會跟隨,彷彿知道他的航線。
船員們都說這鳥會帶來好運,但志海知道它其實是在陪伴他的孤獨。
志海把這隻鳥叫做「Backy」,它總是在船靠港前一天出現,彷彿在提醒他回家。但「家」是什麼?在哪裡?
最近一次航程結束後,志海決定在新化社區租屋小住,想體驗「岸上人」的生活。
祕密
志海其實一直在尋找一個人。
二十五年前,他有個青梅竹馬的女友小文。
小文的父母反對她跟著志海出海,強迫她留在陸地上等他回來。
志海承諾每次航程結束都會回來找她,但第一次出航就是六個月。
當他滿懷期待地回到港口時,小文已經不知去向——有人說她去了台北,有人說她出國了,也有人說她嫁人了。
二十五年來,志海每次靠港都會偷偷回到他們小時候約會的地方,希望能再見到小雯。
Backy 的出現,正好是在他第一次失望而歸的那個港口。
從那之後,這隻鳥就像是小文的化身,陪伴著他繼續尋找的旅程。
他來到新化社區,是因為聽說有個跟小文同名同姓的女人住在這裡。
言靈夢原中的顯現
候鳥「Backy」
在言靈夢原中,Backy變成了「靈魂信使」,能夠在不同時空間穿梭,為迷失的靈魂指引方向。
牠的羽毛閃爍著跨越時空的光澤,每次啁啾都帶著不同港口的氣息。
有時候,腦海中會出現一個溫暖的港灣,那裡有燈塔在等待,有人在等候。
Backy 的眼神,彷彿在問:「回家嗎?」